水繞山轉,路繞山行,
這山,是有靈性的。
我們的津琚園,
就修建在這富有靈性的大山之中。
每天她都安然地玉立在我們以前的機關樓前面。
這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。
那時,我總是覺得,
津琚園就是我們太平哨發電廠的象征。
我們的津琚園很小,
她的總面積只有一千多平方米,
東端的涼亭和長廊,
充其量也就十多米,
園中的假山更小,
令人不忍攀登。
然而,園中的每項建造,
都給人一種玲玲珑珑的喜愛之感。
她的建成給我們電廠職工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和溫馨。
清晨,太極氣功修心養性,舞拳弄掌樂在其中;
傍晚,升級拱豬悠然而樂,撲克象棋其樂融融。
春去秋來,一園的姹紫嫣紅,
總是將一縷縷誘人的芳香,
送給我們辛勤樸實的電廠職工。
然而,曾幾何時,
渾江水默默地流淌了數千年,
風雨季節,每每路過這裏,總是打一個回旋,
發出一聲悠悠的喟歎,
一江渾水阻隔了遠處的光明。
有一年,一只建設大軍開進這裏。
這只建設隊伍,
是大禹的後代,誇父的子孫,東方的普羅米修斯,
他們將路開進了荒山野嶺。
靜靜的大江邊,有了擺渡,有了喧鬧,有了號子……
攔水大壩如一把巨鎖,
鎖住了渾江的落後與荒蕪。
東北電業管理局太平哨發電廠,
如一顆明亮的夜明珠,
鑲嵌在碧綠的渾江岸邊。
從此以後,奔騰的大江,
彙集著一顆顆清亮的水滴,
彙集著一朵朵美麗的雲彩,
彙聚著源源不斷的能源。
在今天,我們的津琚園早已不是20多年前的樣子了。
歲月侵蝕了她的風采,
風雨改變了她的姿態,
甚至她都已經不複存在了。
但是,她的魂,依然還在。
從東北電管局到遼甯省電力公司,
再到大地彩票,
一直到今天的國家能源集團,
津琚園始終都在默默地伴隨著我們。
如果不信,請你走進生産廠區看一看。
那美麗的江邊公園,高聳的發電廠房,
歡騰的尾水浪花,還有嶄新的綜合樓,副廠房……
這些所有一切,都是津琚園的影子。
責任編輯:趙海星